【信息时间:2024-09-04 阅读次数:】
近期,国家数据局在2024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期间,发布了首批50个数字中国建设典型案例。其中,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管理委员会、苏州市姑苏区人民政府申报的“数‘绘’千年古城”成功入选,也是江苏省唯一入选的案例。该案例由苏州市数据局指导,江苏省数据局推荐申报。近年来,姑苏区充分发挥千年古城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禀赋,坚持“中心+”“文化+”“数字+”策略,聚焦“人本导向、场景牵引、数据赋能”,以CIM+数字孪生古城为棋盘,以古城要素资源为棋子,下好“古城保护”和“民生服务”两手“关键棋”。
一是以古城要素采集为核心,构建古城保护“一本账”。围绕古城14.2平方公里54个街区,在全国首创开展“古城细胞解剖工程”,对古城内的传统民居、历史院落、古树、古井、古牌坊等历史要素以及人文典故开展调查研究、甄选梳理,健全古城要素全息档案。目前已完成27个街坊的数据要素采集,补充完善201处历史建筑、2884处古井古树信息。通过建立完备的“细胞级”古城建筑数据库和三维模型,让古城保护更新有“数”可循。
二是以数字孪生古城为基础,构建古城要素“一张图”。基于“古城细胞解剖工程”成果,打造“CIM+数字孪生古城”平台,完成姑苏区全域倾斜三维模型建设,全面汇聚古城历史影像、438处文控保单位信息、细胞解剖工程、14处古建筑三维模型、77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影音等历史文化资源,有效支撑古城保护数据需求。依托平台汇聚的人口、古保、规划、经济、生态等数据,姑苏区数据局创新“并行预审+接力审批”模式,助力企业进一步“减环节、减事项、减材料、减跑动”,推动项目从拿地到开工时间由4-6个月压缩至11个工作日,实现“拿地即开工”。
三是以数据要素开发为目标,共谋传承利用“一盘棋”。创新推出古城保护更新伙伴计划,依托“惠姑苏”APP和苏州市公共资源交易网站,对当前具备活化利用条件的297座古建老宅进行推介,招引“伙伴对象”,截至目前已完成古建老宅活化利用96处,方向涉及总部办公、精品酒店、文化创意等多个领域。同时,积极推动数字文化融合发展,以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为试点,打造“平江九巷”、“云游姑苏”等产品,沉浸式向广大市民和游客展示古城历史文脉魅力。
四是以应用场景建设为根本,织密民生幸福“一张网”。创新开展数字社区试点建设,为部分独居孤寡老人家庭安装了“一键呼”、智能水表、门磁、烟感等物联设备30000余个,通过CIM底图和融合通讯技术,第一时间定位问题、开展响应处置,24小时全天候回应民生服务诉求。自数字社区“一键呼”安装以来,已帮助老人即时解决困难近千次,受到居民群众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