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间:2025-03-12 阅读次数:】
一是抓服务,跑速度,吸引人才“抢先一步”。创新构建“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组建“人才管家”专班,针对人才项目申报建立“一企一策”精准辅导机制,2024年累计完成人才项目申报材料预审10件,人才获评率达40%。聚力打造“苏创湾·平江文创人才SOHO”街区,打造“金浦·视界1956”数字创意人才孵化基地,联动花里巷产业园、姑苏渔郎桥浜园区,形成“一核多点”产业矩阵,集聚多名非遗传承人、数字艺术家等文创人才。深化“平‘e’”营商环境品牌建设,建立“企业诉求直通车”机制,累计解决人才公寓配套、专利快速预审服务备案等关键问题9项,实现惠企政策兑现“最多跑一次”。
二是挖项目,抓质量,人才对接“谋先抓早”。创新“以赛引才”“以会聚才”模式,成功举办第十六届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平江分会场活动,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项目15个。实施“双招双引”攻坚行动,街道主要领导带队赴合肥、武汉等科创高地开展精准对接,建立“项目发现-实地考察-载体匹配-政策赋能”四步工作法,2024年累计对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数字经济等领域项目40个,落地品物智能Business Agent等标杆项目,预计年产值超500万元。深化校地合作,组织25家企业参与“智汇姑苏”双创大赛以及高校行等活动,促成产学研合作项目4项。
三是亮诚意,优配套,礼遇人才“强化力度”。推动从“政策红利”向“资源招商”转型升级,整合辖区资源,依托“明堂青年旅舍”人才驿站等“拎包入驻”式人才阵地,全年服务青年人才百余人次,提供创业辅导、政策解读、城市融入等增值服务8场。创新“文化+人才”融合发展路径,系统整合文旅体产业人才、非遗传承人、老字号人才、高技能人才等专项扶持政策,发放技能竞赛补贴、文创项目扶持资金超70万元,健全资助、奖励、荣誉、保障“四位一体”集成服务支持体系。优化“15分钟人才服务圈”,联动市立医院东区设立人才就医绿色通道,协调解决人才子女入学16人次,以“姑苏式”暖心服务增强人才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