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间:2025-04-09 阅读次数:】
近期,在省委宣传部和市委宣传部指导推动下,“国家古迹文物保护项目——姑苏区整县推进项目”获得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资助5000万元、省级补助资金5000万元,专门用于补助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修缮,同时姑苏区“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升项目”成功入选新修订的全国首批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获中央预算内投资2亿元。姑苏区从制度创新、活态传承、文化传播等多维发力,激活专项经费质效,系统推进项目全流程管理,力争为全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贡献示范样板。
一是健全制度体系,强化顶层设计。姑苏区整县推进项目共涉及231处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建筑的修缮保护,分为保养修缮、解危修缮和系统修缮三类。研究制定《姑苏区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工作指引》等配套文件,研发“文物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平台,规范各建设主体在资金申领使用、修缮技术标准、工程日常管理等重点领域的相关行为。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升项目总面积约116公顷,包括6大类、14个分项,共计54个项目,围绕“保护修缮新技术”、“活化利用新模式”和“共生共享惠民生”三大方向,探索街区更新工作的技术方法创新。
二是坚持活态保护,激活传统技艺。统筹兼顾文物保护与居民生活需求,以小单元、渐进式的操作模式开展居住类文物建筑的解危修缮和预防性保护,在不改变文物建筑风貌、形制、格局的前提下推动居住类文物建筑进一步满足现代生活使用需求。重点加强传统营造工艺、技法在整县推进项目中的运用与推广,探索建立纸筋灰生产仓储基地,鼓励手工制作脊饰、堆塑等艺术构件,推动传统工艺的保护与传承。加强探索“共生院落”“共享院落”模式,在留住文物建筑原住居民、名人后代的同时,拓展公共开放空间,让更多市民百姓走进文物、了解文物。建立由市区两级文物技术管理部门共同参与的修缮项目监管体系,探索引导保护修缮项目建设主体建立总工程师负责制度,将“原真性”保护理念和文物保护要求自上而下不断传导,打造文物建筑保护修缮精品样板工程。
三是推进文脉传承,讲好姑苏故事。姑苏区坚决扛起“保护好、挖掘好、运用好”的古城保护职责使命,坚持“续、多、新”路径,一体推进姑苏文脉系统梳理、保护传承、立体呈现。高标准制作姑苏区古城保护题材纪录电影《四季平江》,打造一部能代表江苏、高质量、有影响力的精品力作,全方位展现苏州古城保护特色、人文历史经验等。精心打造32号街坊保护更新项目案例,作为苏州唯一案例(积极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类全国3个案例之一)入选《习近平文化思想实践案例选编(2024年)》,面向全国展示苏州赓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活化传统文化工作的典型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