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区有“数”可依守护“会呼吸的文物”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求,我区与于近日完成古树名木普查工作,切实维护古树名木资源,守护“会呼吸的文物”,营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
一是全域数据汇总。聘请第三方专业团队,组建古树名木普查队伍,通过实地调查、资料收集等方式,对辖区内的所有古树名木进行全面摸底,详细记录古树的生长状况、保护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涵盖古树的种类、数量、分布位置等基本信息,全面掌握古树名木资源。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古树名木(不包含古典园林等自行养护的古树)609棵,其中一级古树(树龄≥300年)36棵,二级古树(树龄100-299年)573棵,计划新增4棵古树进行申报。
二是创新技术手段。积极引入GIS技术进行古树的快速定位,并通过“江苏城市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小程序,实时掌握普查进度,对比往届数据了解植物生长状态,导出普查范围内古树名木的树种、树龄、权属、立地条件、生长势等数据记录,以及使用手持GPS、坡度仪、测高器等专业仪器,实现对古树生长状态的远程实时监控与预警,因地制宜、因树施策制定抢救复壮技术方案,提升保护效率和精准度。
三是挖掘文化内涵。通过组织专家团队进行资料整理与口述史记录,将古树与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传说等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了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故事和传说。挖掘文化内涵的举措不仅丰富了古树名木的文化价值,还提升了公众对古树名木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古树成为传承文化的活教材,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学习。其中,全区最古老的古树名木,名“寿杏”,树龄高达842年,为古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