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间:2024-10-28 阅读次数:】
一是健全数据库探清“身份密码”。组建古树名木普查专业团队,通过实地调查、资料收集等方式,详细记录辖区内所有登记在册古树名木的生长状况、保护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健全古树数据库资料,对普查前不包含古典园林等市属管理的609棵古树进行全面摸底,分类研判,分级管护。截至目前,共有一级古树(树龄≥300年)36棵,二级古树(树龄100-299年)573棵,后备资源(70年≤树龄<100年)29棵,即将登记挂牌的古树4棵。
二是引进树医生开发“长寿基因”。建立“古树专家+养护责任人”联动保护机制,积极引入GIS技术,借助手持GPS、坡度仪、测高器等专业仪器,快速定位古树名木,实地诊断影响树木正常生长的障碍性因子,搭建古树名木防治预警系统,针对病虫害造成古树生长势弱等情况,聘请古树专业保护机构担当“古树医生”,制定“一树一策”保护方案,“对症下药”实施抢救复壮保护。截至目前,共有5名一线基层养护人全天候管护,实现古树名木保护率100%,并有60余棵古树依托“古树医生”制定完成复壮方案。
三是融合文商旅催生“文化新芽”。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常态化保护古树名木的多元价值内涵,促进科普旅游、民俗旅游等古城文旅新业态发展,延续传承以古树名木为载体的历史文化与生态智慧。其中,全区最古老的古树名木“寿杏”树龄高达842年,矗立在苏州文庙大成殿南侧见证古城文脉千年传承,吸引众多市民游客驻足拍照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