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间:2025-01-23 阅读次数:】
为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基层卫生事业发展相关政策,切实提升辖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有效解决姑苏区基层卫生领域短板问题,区民卫局结合辖区实际,明确目标举措,起草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姑苏区基层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同时经保护区管委会、姑苏区政府第4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全面规划了姑苏区基层卫生事业发展路径。
一是优化机构布局与功能。主要从完善布局、优化服务、深化医防融合、强化健康管理、做优康复服务5个方面,扩展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按照区域特点和人口规模结构,不断优化完善辖区整体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围绕家庭医生工作室职能拓展,试点开展医保结算、药品自取、预约挂号等新型服务,打造便捷基层医疗服务终端。以全科服务为导向,全方位提升诊疗、中医特色和急救技能,丰富医疗服务供给,提升基层医疗品质。到2027年底,新增2家四级及以上中医馆,启动新建成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社区医院准备;到2030年,基层诊疗量占比达到60%以上。
二是推进分级诊体系建设。发挥辖区优质医疗资源集中优势,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服务、药品供应及医疗设备等方面的同质化水平。围绕“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扩大儿科、康复、医疗美容、视光康复等专科与三级医院咬合发展的紧密程度,培育基层特色专科。围绕“优化药品配备”,不断优化目录,保障基本用药衔接上级医院,完善管理规范与审方制度。围绕“医疗设备配置”,在配置心电、超声、除颤仪、简易肺功能仪等必备医疗设备基础上,鼓励新建及服务量较大、具备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CT、儿科、妇科、康复科等专科检查设备,同时扩展大型设备辅助检查直通医院预约服务。至2030年,建成社区护理中心6家以上、社区康复中心4家以上。
三是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通过拓宽签约对象、拓展服务内涵、做实网格化服务、完善签约机制,为居民提供综合性、连续性、个性化的医疗卫生和健康管理服务。重点关注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签约,到2030年重点人群签约率超85%。结合居民需求,开展公共卫生、康复、护理、安宁疗护、儿科、口腔、中医、家庭病床等适宜服务;为符合条件的行动不便、失能失智老年人和残疾人提供家庭病床巡诊、上门服务,并逐步从家庭延伸至养老机构。
四是提升智慧化服务水平。借助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着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数字化、智能化应用水平。打通市区两级卫生健康数据壁垒,实现三级医院影像、检验、心电、处方及病历全面融入基层诊疗数据,着力构建“信息更丰富、画像更精准”的健康管理体系。鼓励各机构将医联体知名专家出诊信息通过12320等预约平台宣传告知。推动心电、血糖、血压等穿戴式诊疗设备、人工智能辅助技术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应用,不断提升疾病诊疗能力。
五是建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主要从“引、育、用、留”四个环节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引才方面,每3年动态统筹调整各机构编制数量,简化紧缺专业招聘流程并探索人员调配。育才方面,搭建多元培养平台,支持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参加进修、培训和学术交流;组建学组,提升专业技术力量传帮带作用;建立医防融合培训机制,加强医防协同。用才方面,完善激励保障机制,支持全科医生发展,设置激励奖励措施,优薪酬体现劳酬匹配。留才方面,规范岗位管理,优化聘任晋升,向关键岗和紧缺专业倾斜,落实职称优惠与特设岗政策,稳定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