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间:2025-04-11 阅读次数:】
近年来,姑苏区积极作为,全方位布局,通过一系列有力举措推动中医药服务迈向新高度,为民众健康福祉与区域文化发展注入新活力。
一是健全中医药服务网络。近年来,姑苏区强化市中医医院引领辐射作用,加强中医医联体建设,推进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构建起以市中医医院为龙头,各级各类中医医疗机构和综合医院中医科室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融预防、治疗、康复于一体,覆盖全民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服务体系。截至目前,辖区共中医类医疗机构76家(含中医类医院2家、中医类门诊部3家、中医类诊所71家),可开展中医药服务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共215家。36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具备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场所和设施设备,以雷允上、李良济等为代表的吴门医派中医药企业已实现连锁化经营、规模化发展,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闵氏伤科、尢氏针灸、金氏儿科等吴医世家在姑苏区设置门诊,传承吴门医派学术思想。
二是增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在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通过校园招聘、退休返聘、事业编制招录等方式引进中医药人才,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中医类别医师105人,其中高级职称41人、中级职称43人、初级以下职称21人,博士1人、硕士18人、本科71人,落实人才梯度培养方案,选派中医骨干进修,设立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坊),以传帮带促进中青年中医师成长。在硬件提升上,对“中医馆”“中医阁”提档升级,在等级“中医馆”全覆盖基础上,持续提标扩面、提质增效,五级、四级、三级中医馆占比分别达14.3%、57.1%、28.6%。同时打造特色诊疗服务,规范中医馆内涵建设,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纷纷打造特色,如白洋湾街道的中医特色妇幼保健诊疗区、横街社区的小针刀诊疗工作室、彩香一村中心的肛肠病特色诊疗工作室、娄江社区的尢氏针灸,深受患者信任。
三是拓宽中医药服务范围。在中医药健康旅游方面,姑苏区发挥吴门医派中医药与旅游资源优势,推动二者融合。雷允上活化利用曹沧洲祠展示中医药文化、开展互动体验项目,搭建展示窗口;名城保护集团打造泰伯庙阊门西街片区中医药特色街区,集多种特色项目于一体,塑造文旅街区新典范。在构建中医“医养结合”上,促进中医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紧密联系,开通预约就诊绿色通道,为老年人提供中医药保健服务,并将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老年人家庭的中医药签约服务关系。同时,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推进中医药与健康管理融合,发挥其在疾病康复中的作用,构建中医药防、治、康、养全面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