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间:2025-02-17 阅读次数:】
近年来,姑苏区积极探索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新路径,立足辖区资源特色和优势,依托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突出“融”“活”“优”三个关键字,通过搭建平台载体、讲好姑苏故事、强化人才优势,持续擦亮“非遗新动力”品牌建设。
一是“融”入历史文化街区,搭建平台载体。依托“平江同心路”,以中央统战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践创新基地——古昭庆寺为核心,将卢福英苏绣制作中心、祯彩堂、缘杨裁缝铺、蔡金兴砚雕工作室、绣娘丝绸、琵琶语评弹馆等街区18家非遗传承工作室及商户串联成一条可观可感的研学路线。成立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新联会,用好古昭庆寺内“一团和气”展示馆、鸿儒书房等功能空间,组织动员新阶层人士积极参与非遗特展、活态传承、体验演艺等活动,形成非遗新阶层人士“有阵地可集聚、有平台可交流、有风采可展示、有力量可奉献”的良好模式。
二是“活”化非遗文化资源,讲好姑苏故事。始终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放在首位,开展“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凝聚新力量·筑梦新时代”主题教育,在平江路“右见文化”、苏派书房设立“同心学习角”,举办“奋进新时代 共话姑苏缘”“重走考察路线 重温总书记嘱托”等主题活动等,累计开展活动20余次,500余名新阶层人士参与,共同奋斗思想政治根基持续巩固。链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联合会入驻古昭庆寺,依托联合会举办各类非遗传习活动30余场、评弹传承演艺活动150余场,“一团和气”馆观展人数超14万。其中,春节非遗民俗文化活动,在“看苏州”“月月书房”、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媒体平台广泛宣传推广,线上线下参与超200万人次,受到《焦点访谈》《新闻直播间》《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关注。
三是“优”化统战人才优势,展现担当作为。组织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围绕推进古城保护与更新、“江南文化”品牌打造等中心工作建言献策,支持鼓励新阶层人士扎根姑苏创新创业、传承弘扬江南文化。非遗大师卢福英和张黎星共同创办苏州市卢福英刺绣培训学校,大力开展苏绣技艺传播,先后组织七大类共3000多场苏绣技能培训,并与新疆克州、贵州铜仁、宁夏银川、青海同仁等地进行刺绣人才培养合作。国家级非遗项目桃花坞木版年画苏州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乔兰蓉积极推动非遗文化走进校园,通过开展“姑苏非遗city walk”、探索“非遗之花”研学之旅、少年故事会等主题活动10余场,普及非遗技艺,实现传统文化和青春力量的“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