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间:2025-04-10 阅读次数:】
姑苏区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深化文化浸润,通过系列创新举措和特色活动,将民族团结的种子深植各民族青少年心中,努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一是打造实境式课堂,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姑苏区依托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构建了以“平江同心路”“山塘同心街”等为代表的实境课堂。通过整合历史街区古典园林、老街古巷、名人故居等文化资源,打造了集融入式、案例式、互动式教学于一体的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通过“平江同心路”“同心童行悦成长”等系列活动,组织各族青少年进行古街园林研学,沉浸式参与昆曲、苏绣等非遗文化体验,累计活动300余场次,各族青少年8千余人次参加,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增进各民族青少年对中华文化理解与认同,进一步筑牢民族团结的根脉。
二是推动立体式参与,壮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队伍。组建宣传教育讲师团队,邀请金牌导游顾凤娟、非遗传承人朱永兴等25人担任讲师;打造宣传教育实体联盟,整合辖区苏州博物馆、拙政园、耦园等30多家资源构建丰富活动场景;成立民族文化交流志愿者队伍12支200余人,开展民族文艺快闪等活动累计时长1.8万多小时,持续增强各族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促进民族文化交流,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更丰厚的滋养。
三是开展融入式教育,推进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充分利用学校课堂主渠道,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中,通过设置校园民族文化长廊、开设民族团结专题课程、举办民族知识竞赛、开展民族主题班会、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积极营造民族团结氛围,培养青少年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此外,还充分发挥家庭和社区的作用,引导青少年参与民族团结活动,探索开展“童心向善 点亮希望”爱心公益活动,协同构建全方位育人和文化传承格局,促进各族青少年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不断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