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间:2025-03-14 阅读次数:】
近年来,姑苏区数据局深入贯彻落实数字政府建设要求,以标准化、规范化为抓手,在全国率先制定并实施《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运行绩效管理规范》,通过全流程绩效管理,推动信息化项目科学决策、高效运行。
一是构建多维融合评价体系,实现精准量化管理。姑苏区以“决策、管理、产出、效益”四大维度为核心,设立4项一级指标和15项二级指标,分类制定建设类、服务类、运维类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覆盖项目全生命周期。量化动态调整,共性指标与个性指标结合,共性指标由管理部门统一制定(如预算执行率、采购规范性),个性指标由实施单位根据项目特点申报(如数据应用场景数量、用户满意度)。指标目标值明确量化,并通过动态调整机制适配数字政府发展需求。突出创新导向,增设“信创适配”“数据价值释放”等创新指标,引导项目融入区域数字化改革重点任务。
二是闭环管理贯穿全周期,动态优化提质效。规范明确“事前评审、事中监控、事后评价”全流程闭环机制,强化过程管控与动态纠偏。事前严控立项,实施单位申报绩效目标后,由政务信息化主管部门牵头组织专家评审,重点审核项目与战略匹配度、预算合理性。目前,区数据局已基于该规范对2024年、2025年信息化项目开展绩效目标评审,累计审核项目292个,评审通过率达84.2%,未通过低效能重复建设项目17个,未通过的项目不予立项。事中动态跟踪,建立绩效运行监控机制,实施单位需在项目中期提交阶段性评估报告,对偏离目标值的情形需说明原因并制定整改措施。事后多维评价,项目验收后实施单位开展自评,政务信息化主管部门联合第三方机构进行复核,综合采用材料核查、系统抽检、满意度调查等方式,确保评价客观公正。
三是挂钩预算与政策调整,激发长效治理动能。绩效评价结果直接关联财政资金配置与项目管理政策,形成“评价—整改—提升”良性循环。建立分级挂钩机制,评价结果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差四档。优秀项目优先获得续建资金支持,差评项目暂缓审批并限期整改。2024年预算绩效管理项目再评价结果显示,信息化项目预算执行率达99.01%,资金使用效率显著提升。最终结果将同步纳入部门年度考核,倒逼责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