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间:2024-07-26 阅读次数:】
近日,在姑苏区吴门桥街道党建引领工程推进大会上,该街道发布了“伙伴计划”2.0清单,从共建“幸福里”、共理“三新”事、共谋“新实践”三方面切入,推出暖“新”解忧行动、汇“新”治理行动等9项内容,招募“红色伙伴”参与基层治理与服务。
“伙伴计划”是吴门桥街道一项党建共建特色工作,自去年6月启动以来,现已在街道29个社区全面铺开。在“红色伙伴”的助力下,吴门桥街道聚焦生活送暖、载体升级、知识共享等居民需求,送资源、优服务,把一张张“问题清单”变为“幸福清单”,在共建共享中打造美好家园。
社区来了“红色伙伴”
夕阳西下,气温渐渐回落,吴门桥街道福星社区福星小区居民三五成群,来到“和谐亭”乘风凉、拉家常,孩童在一旁嬉笑打闹,欢声笑语不断。
去年夏天,这里还是另一番模样。由于年久失修,亭子亭柱开裂掉漆,几乎处于闲置状态,不少居民提出修缮要求。“我们也关注到了这个问题,但修缮亭子不仅需要费用,还有技术要求,仅靠社区也很难办成。”福星社区党委书记兼居委会主任钱怡告诉记者。
犯难之际,“伙伴”及时到来。吴门桥街道启动“伙伴计划”之后,在原有党建工作基础上,进一步链接市区两级机关、国资公司、民营企业、辖区单位等资源力量,将资源下沉社区,送到群众切实需要的地方,办成了一批“民生微实事”。
钱怡记得,共建单位苏州市港航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很快带着资金和修缮方案上门。“修缮历时近三个月,共花费4万元,其中8000元来自业主维修基金,5000元来自社区争取到的修缮资金,剩下的都由港航集团‘托底’。”如今,和谐亭不仅为居民遮阳避雨,还成为了小区的一处宜人景观,成为居民茶余饭后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和谐亭修缮好了,福星社区又依托其他11位“红色伙伴”,常态化开展便民服务、医疗义诊、文明实践、社区工作专业化辅导等,把有效资源充分联动起来,为居民办实事、谋幸福。
“三张清单”匹配供需
湄长社区依托苏州市委组织部等,为湄长新村北小区修建小游园;双桥社区联动同心桥物业联合党支部,顺利改造广大家园小区双亭空间;新城一社区在共建单位的助力下,为辖区儿童送上专业辅导项目……
行走在吴门桥街道,“伙伴计划”为各个社区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利,这背后是制度的支撑。街道在实施“伙伴计划”的过程中,探索建立起“1+3+N”的运作方式,即建强一个核心,梳理出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链接N家单位,发挥社区党组织核心引导力。
“通过捋顺机制,让各方资源更好联动起来,让基层管理和服务既‘对位’又‘错位’,提升社区‘造血’功能。”吴门桥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娄子琛介绍,街道将社区治理主体进行了划分,包括机关部门、国企单位、非公企业、社会组织等多部门多领域,并将“伙伴计划”与基层服务的“七支队伍”相结合,增强专业力量的介入,确保不同类型社区的不同需求能得到针对性解决,推动“伙伴计划”共建力量更全、资源链接更广、供需匹配更均衡。
一年来,吴门桥街道“红色伙伴”版图加速拓展,共建单位从原有的79家拓展至105家,完成四季汇客厅、“交投红、微治理”等微实事项目57项。
苏州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去年以来参与了吴门桥街道众多微实事项目。比如属于“无物业居民楼”性质的解放新村160—176幢,大量的楼道灯出现损坏,无人修理,居民上下楼不便,交投集团为其确定智能红外感应灯的安装方案,累计为居民安装485盏楼道灯。
“群众点单、社区派单、我们来‘接单’,作为国企单位,理应力所能及为老百姓解难题。”苏州市交投集团董事长王新明表示。今年初,吴门桥街道巴里新村沿河栏杆因年久失修腐蚀严重,存在安全隐患,不少居民都有“意见”。了解诉求后,交投集团所属苏交集团三安公司第二天即赴现场实地踏勘,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经过十多天的新围栏制作和3天的安装施工,让巴里新村100多米的河道护栏焕然一新。“小区的铁围栏破损很多年了,现在交投集团帮我们换了新围栏,不仅小区变美了,大家也觉得安全多了,再也不用担心孩子们来河边玩耍了!”居民周惠夸赞道。
提供更及时更精细服务
联破“三驾马车”治理题、联绘民生幸福百景图、联抓“关键小事”推进度、亮“新”比争行动、协同落实“四下基层”、全力推进融合提质、精心建强“七支队伍”……翻看吴门桥街道最新发布的“伙伴计划”2.0清单,一批新任务提上日程。
在原有的基础上,吴门桥街道升级版的“伙伴计划”力量进一步充实、领域进一步细分、重点进一步明确,通过建立完善常态化联席会议、集体会商、日常走访联系等工作制度,把老百姓的“急难愁盼”更及时、更好地解决。
“海棠伙伴行”是新一轮“伙伴计划”的特色内容。吴门桥街道把深入推进“伙伴计划”与党建引领工程、“海棠红·幸福里”建设紧密结合,引导更多专业力量共同参与基层治理,发挥住建、城管、法院等部门专业特长,并尝试引入社会组织和行业协会两股新力量,聚焦新场景、联动新力量,提升基层治理能级。
“请专业的‘伙伴’来做专业的事,我们开展工作也有了好抓手!”新郭社区党总支书记陈君言有切身体会,辖区官庄前小区是动迁安置小区,基础设施较差,“红色伙伴”——姑苏区科协帮着改造了小区小游园和闲置的功能亭,让小区有了“科学家精神”书屋。社区继而在此开设留言“小黑板”,推出居民看书点单、“科苑先锋”接单配送服务。
让解放社区党委书记俞红欣慰的是,社区的“伙伴”队伍正在壮大,参与主体越来越多元。苏州蓝天救援队队长魏从洋主动加入到社区志愿者行列,成为了社区暖“洋”志愿服务队队长,积极为社区高龄老人等提供志愿服务。
摘自2024年7月26日《新华日报》 记者 秦建茹 通讯员 杨婷